执行力差的根本原因,是恐惧驱动太深

作者头像

浩哥

『创米轻创』创始人。10年互联网实干经验,分享落地赚钱干货。

有次去朋友家吃饭,看他在墙上贴了一个减肥计划,12345……

但是,没过几天,我就发现他悄咪咪地给扯下来了。

这些年,我见过不少人,他们能把一个计划书做到细致入微,却迟迟无法启动第一步;

他们能把道理讲的让大家听得一愣一愣的,却从不敢下场去实践应用;

他们脑子里有无数个不错的idea,却任由它们在“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”的漫长等待中,慢慢搁置。

我们习惯性地把这种状态,归结为“懒”、“拖延症”。

但今天,浩哥想告诉你一个更深层的真相:

你所谓的执行力差,根本不是因为懒,而是因为你的人生操作系统,是“恐惧驱动”的。你不是不想动,你是“不敢动”。

一、你的内在引擎:是“胡萝卜”,还是“大棒”?

想象一下,我们每个人的内心,都有一个驱动行动的引擎。

这个引擎,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燃料模式。

一是“愿景驱动”模式

它的燃料,是热爱、是渴望、是好奇心、是“我想要把这件事做成”的强烈冲动。

它就像一根挂在前方的胡萝卜,吸引着你,让你心甘情愿地向前奔跑。

二是“恐惧驱动”模式

它的燃料,是“万一……怎么办”的焦虑。是害怕失败,害怕被批评,害怕不完美,害怕让别人失望。

它就像一根跟在身后的大棒,你之所以动,不是因为你想,而是因为你怕。怕被惩罚,怕生存危机、怕被淘汰,怕被世界抛弃。

现在,请你诚实地问自己一句:驱动你行动的,主要是“胡萝卜”,还是“大棒”?

一个可悲的现实是,我们中的大多数人,从小到大,都被深深地烙上了“恐惧驱动”的印记。

小时候,我们努力学习,不是因为享受知识的乐趣,而是害怕考不好被父母责骂。

工作中,我们拼命加班,不是因为热爱这份事业,而是害怕被裁员,害怕还不上房贷。

恐惧,成了一个“万金油”式的驱动力。

它在短期内,确实高效。但它的副作用,是致命的——它会彻底阉割掉你的长期执行力。

为什么?

因为我们的大脑,在面对恐惧时,会瞬间切换到最原始的“战斗、逃跑或僵住”模式。

而拖延、过度准备、犹豫不决,就是现代社会里最典型的“僵住”反应。

你的大脑在对你说:前面可能有危险、有失败的风险、有被嘲笑的风险、别动,待在原地最安全”

于是,你所有的聪明才智,都用在了“如何避免开始”这件事上。

二、恐惧驱动的三个“执行力杀手”

“恐惧驱动”模式,会派生出三个具体的“执行力杀手”,看看你“中了几枪”。

1.完美的“规划者”,无能的“行动者”

我身边有个朋友,一直想做个人IP。一年过去了,她还没发过一条内容。

但她做了什么呢?她专门找我聊过好几次,看过很多提升行动力的书,研究了市面上同行的优缺点,买了相机和麦克风、打光设备,甚至把一部分选题都规划好了。

我问她:为什么还不开始?

她说:感觉还没准备好。镜头感很差,需要练一练,万一没人看,怕打击自信。

你看,这就是典型的“对不完美的恐惧”。

她不是在做规划,她是在用“准备”这个行为,来延迟面对“可能失败”的恐惧。

当准备的仪式感,大过行动的本身,那么,行动就永远不会发生。

这背后,是心理学家霍妮在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中提到的“理想化自我”。

她害怕现实中那个笨拙的、不完美的、会犯错的自己,破坏了想象中那个一出场就惊艳所有人的“理想自我”。

2.“低水平”的勤奋者,高风险的“逃避者”

在“恐惧驱动”下,人们会下意识地选择“虽然累,但绝对不会错”的事情去做。

比如,一个团队领导,最核心的工作本应是思考战略、开拓市场。

但他却把大量时间,花在帮下属改PPT的错别字、抠表格的格式这种琐碎的事情上。

因为思考战略,有失败的风险,有不确定性。

而改错别字,是100%确定的,是能立刻带来“我在做事”的安全感。

他用这种“低水平的勤奋”,来营造一种“我很努力”的假象,从而逃避了那些真正重要,但充满风险的核心任务。

这种执行力,是一种“伪执行力”。 它让你看起来很忙,却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。

3.脆弱的“玻璃心”,习惯性的“放弃者”

靠恐惧驱动的人,内心极其脆弱。

因为他的行动,是为了“避免惩罚”,而不是“争取奖励”。

一旦他在行动中,遇到一点点挫折,一点点负面反馈,这在他看来,就是“惩罚”的信号。

他的大脑会立刻拉响警报:看吧,我就说这事儿不行,赶紧撤

所以你会看到,很多人开始一个计划时,雄心万丈。

但只要遇到第一个坎,比如,健身第二天肌肉酸痛,发了三个视频流量不好,他们就会光速放弃。

因为在他们的操作系统里,挫折=失败=惩罚。而他们的本能,就是逃离惩罚。

那,如何切换到更强大、更持久的“愿景驱动”模式?

这不是让你变得“无所畏惧”,而是让你找到一个“比恐惧更重要的东西”。

第一步:找到你的“胡萝卜”,重新定义“为什么”

请你找一个绝对安静的时间,拿出一张纸。

回答一个问题:

如果钱和面子(名和利)都不是问题,我做这件事,是为了什么?找到意义感和价值感。

巴菲特早就财务自由,95岁了,还在研究投资,还举办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年会,是他真的热爱。

把那些“为了不被淘汰”、“为了证明自己”的恐惧性理由,统统扔掉。

去寻找那些真正能让你兴奋、让你热血沸腾的内在动机。

是为了创造一个很酷的产品的快感?是为了帮助一群人解决某个问题的成就感?

还是纯粹为了满足自己探索未知的好奇心?

这个“为什么”,就是你的“胡萝卜”。 

当你遇到困难,感到恐惧时,请把它拿出来,反复看,反复想。它会像灯塔一样,给你穿越黑暗的能量。

第二步:用“MVP思维”,替换“完美主义”

硅谷有个著名的概念,叫“最小可行性产品”。

经常有学员来跟我说,浩哥,我做了好多条视频了,一直在练手,但就是不敢发,

我问为什么不发?他说怕发了没流量,一直想把视频做完美了在发。

其实这也算是“完美主义恐惧症”

别总想着憋个大招,想着什么都做那么完美,先用最快的速度,做一个最简陋但能看的,发出去测试。然后跟据实际反馈,在逐步优化。

这个思维,是治愈“完美主义恐惧症”的终极解药。

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:

你就先去做,哪怕做成一堆狗屎再慢慢的改,先完成,再完善,先干起来再说。

记住:完成,永远比完美重要。

你想做视频,别等专业的设备,拿起手机,先拍了再说。

把你的目标,从“做一件完美的作品”,切换到“完成一次有反馈的测试”。 这会瞬间卸下你所有的心理包袱。

第三步:建立“行动仪式”,奖励“过程”而非“结果”

《原子习惯》的作者克利尔告诉我们,建立一个新习惯最好的方式,是让它“有吸引力”。

不要把行动,和恐惧、痛苦绑定在一起。

你要把它,和确定性、即时反馈、积极情绪绑定在一起。

比如,你想养成写作的习惯。

你可以规定:只要我今天打开文档,写下50个字,就算成功。

然后立刻奖励自己听一首歌,或者喝一杯喜欢的咖啡。

你在奖励的,不是你写得好不好(结果),而是你“坐下来写”这个行为本身(过程)。

这会让你的大脑,慢慢地把“行动”和“愉悦”联系起来,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,用“愿景”和“奖励”的拉力,提升你做事过程的体验感,去覆盖“恐惧”等负面推力。

人生的很多痛苦,都源于:用一颗“恐惧”的心,去追求一个“热爱”的梦。 

这两者,根本不兼容。

执行力,从来都不是一个意志力的问题,而是一个心理模式的问题。

一个被恐惧攥住心脏的人,你给他再好的地图,他也不敢迈出探索的脚步。

所以,朋友们,勇敢审视自己的内心。

别再让恐惧,禁锢你的脚步;别再让对完美的苛求,去谋杀你鲜活的创意;别再让对批评的担忧,去淹没你内心真实的声音。

你人生的脚本,不应该由恐惧来执笔,而应该由你的热爱与渴望来谱写。

你我共勉。

好了,今天就聊到这

最后加个广告:

做了7年的虚拟资源项目正在招募合作伙伴,小白/工作室团队均可操作,找项目的兄弟可以 >>点此了解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