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进入正文:
刘墉曾经说过:“人生就像一盘棋,你不但要自己算,还得想想别人怎么算。”
但是现实里,很多人走了不少的弯路,才明白这个道理。
因为上学的时候老师只教知识,却没有教你人情世故;
家里告诉你做人要善良,却没有人告诉你,善良的人要怎么做才能不被别人欺负。
所以出了社会,你会发现有些人明明能力还挺强的,但是在职场上却混的不好,还有一些人可能就是好心的一句话说的不对,就让别人怀恨在心。
所以说很多时候,决定你能走多远的不是智商和能力,而是你能不能看懂那些没人明说的社交潜规则。
下面这几条,也不是什么高深理论,而是每个人普通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坑。
如果你能读懂,你就会少摔跟头,少吃亏。
一、别急着展示自己,先学会倾听
有些人才第一次见,就忍不住吹嘘自己一些高大上的标签,说自己项目有多牛,跟多少大人物合作过,资源有多广。
听起来好像挺厉害的,其实在别人的心里就觉得这个人,挺假的。
那些真正聪明的人见面的时候也不会着急显摆自己,他们更愿意听对方讲,用一些简单的沟通方法,把对话慢慢展开。
第一次见面最容易留下印象的,其实不是你在那吹了多少牛,而是别人跟你聊完之后觉得这个人挺靠谱的,跟他相处挺舒服。
二、不要轻易替别人做决定
刘震云曾经说过:“不要替别人去做任何决定。
成了,你不一定有功;败了,你一定有错。”
比如说同事纠结要不要跳槽,你随口一句“现在大环境这么差,还是别折腾了”。
结果人家听了你的话,放弃了一个本来还不错的机会。
几年之后他混的不好,再想起来就会埋怨你,要不是当初你劝我别折腾,可能我早就过得不一样了。
所以,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在帮忙,其实是在背锅,你可以给别人建议,但是你要把握清楚分寸,不要替别人负担他的人生责任。
三、先学会表达情绪,再输出观点
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:“任何人都会生气,这没什么难的,但要能适时适所,以适当的对象,恰如其分地生气,可就难上加难。”
比如,你辅导自己的孩子写作业,他写的很慢、错误很多、字写得也不好看……
你就说ta磨磨唧唧、字写得跟鸡爪写的一样、怎么一点都不让人省心……
ta觉得很委屈,结果错误更多、反应更慢了,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换一种说法。
比如,“你写的慢让我有点着急,如果下次能早点写完的话,我就能放心了。”
所以,同样一件事,换了一种表达方式,就能够让人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。
四、要学会说场面话
之前有个朋友入职没多久,就吃饭的时候跟同事吐槽说,这公司加班太狠了,根本不把人当人看。
大家当时都笑着点头,但是这些话,很快就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。
等到领导找他单独谈话,他才知道,不是所有的真心话,都可以随便说的。
所有的抱怨和牢骚,一定要留给最信任的人。
这不是虚伪,而是要分清楚“谁才是你的倾诉对象?”
因为真心话告诉了错的人,就是“”祸从口出”。
五、不要在背后评价别人,哪怕是“好话”
别人问你“”这个人怎么样?”的时候,你可能会很客观地说“ta人挺好的,就是爱表现”。
你说的这句话,传到了别人的耳朵里,可能就只有一句“ta这个人,就是爱表现”。
你要知道,你的话离开了你的嘴巴,就不会受你的控制了。
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,苏轼在杭州的时候,沈括去拜访他,还抄了他的诗。
表面看是欣赏他的诗,结果回到了京城之后却在背后添油加醋,把诗里一些句子断章取义,甚至写上了“注释”,说苏轼居心叵测、讽刺皇帝。
结果,苏轼被扣上了“诽谤朝廷”的帽子,卷进了“乌台诗案”,差点丢了小命。
六、不要总是说一些负能量的话
你有没有见过那种满腹牢骚的人?
他们一张口就说自己太累了、太烦了、什么都不顺心……
你可能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安慰他两句,但是听多了心里就只会觉得:“他怎么又开始给你倾诉负能量了?”
人和人聊天,本质上就是在互相交换能量,你带来一些轻松积极一点的氛围,大家就愿意多聊两句,可是你永远在抱怨,别人自然不想跟你聊天。
这不是让你永远报喜不报忧,而是要学会收拾好自己的情绪,让别人能看到你的价值,而不是觉得你是一个负能量爆棚的人。
七、钱和感情要算清
有很多人就羞于和好朋友谈钱,觉得一开口就伤感情,结果最后钱没谈清楚,感情也真的伤到了。
你应该也见过这种情况,可能朋友合伙做点小生意,刚开始碍于情面,谁出多少,怎么算账都没有讲清楚。
等到后来挣大钱了,然后这个钱也说不清楚,就会产生芥蒂,后来连朋友都做不成了。
再比如说借钱,你想不好意思提还钱的事,对方也觉得,既然你不催就可以慢慢的还钱,久而久之你心里也会有疙瘩。
说到底,钱和感情从来不是对立的。
真正明事理的人,会把钱账算的清清楚楚,你该多少我该多少都摆在台面上,这样大家心里都踏实。
记住一句话,谈钱不会伤感情,不谈钱才最伤感情。
很多人总觉得这些潜规则都是虚的,但是你也要懂,要不然当你在人际相处中到处碰壁,被孤立失去了机会,吃了亏才感叹:人际关系怎么这么难处理?
好了,今天就聊到这。